反洗钱宣传 | 反洗钱国际合作与评估准备

作者:gly来源:长江保荐 日期:2025-02-27

一、应对FATF第五轮互评估的核心要求

  (一)评估标准与程序的变化

  评估周期缩短:FATF第五轮互评估周期由10年压缩至6年,2025年11月至2027年2月对中国开展评估,要求更高效地推进整改。

  注重风险与有效性:评估重点转向高风险领域(如虚拟资产、跨境资金流动)及措施执行的有效性,而非仅技术合规性。

  分行业评估:金融机构与特定非金融行业的反洗钱有效性将分别评估,提升监管针对性。

  (二)我国面临的挑战

  法律框架完善:新修订的《反洗钱法》于2025年1月1日实施,填补了与FATF国际标准的差距,强化受益所有权识别、定向金融制裁等制度。

  有效性短板:需重点提升“低效”领域,如特定非金融机构履职、法人和法律安排透明度、可疑交易报告与风险匹配度等。

二、国际合作深化与成果

  (一)参与国际治理

  中国长期担任FATF指导委员会成员,并先后担任亚太反洗钱组织(APG)联合主席、欧亚反洗钱组织(EAG)主席,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与6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金融情报交换备忘录,支持跨境追查犯罪资产。

  (二)信息共享与协作机制

  FATF要求各国确保受益所有权信息以“易存取方式”保存,便于国际合作请求的快速响应。

  我国推动行刑衔接机制,加强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数据共享,提升跨国洗钱打击效率。

三、金融机构的评估准备策略

  (一)强化风险自评估与尽职调查

  金融机构需开展洗钱风险自评估,结合客户业务特性优化高风险领域管控,如虚拟货币交易、跨境资金流动等。

  重点提升受益所有人识别能力,确保客户身份、交易背景与风险等级匹配。

  (二)定向金融制裁与名单监控

  完善制裁名单监控系统,确保及时冻结涉恐资金并报告可疑交易。

  加强员工培训,明确恐怖融资与洗钱风险的区别,避免误判。

  (三)金融科技赋能反洗钱

  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优化可疑交易监测模型,弥补传统规则模型的主观性和滞后性。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

  (转载内容均标注来源及出处,仅作为反洗钱合规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