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宣传 | 警惕身边的洗钱风险,守护自身安全

作者:gly来源:长江保荐 日期:2025-07-22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却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卷入洗钱的漩涡,沦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涵盖了毒品犯罪、走私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7类,洗钱“工具人”则是对那些帮助洗钱团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相关人员的统称。如今,不少不法分子为了快速转移赃款,会想尽办法雇佣人员帮其在线下曲线转移资金,甚至会用高额报酬作诱饵,设置看似诱人的“兼职工作”,实际上却是在利用这些人进行洗钱活动。常见的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洗钱通道的作案手法和场景如下:

  一、代收代缴费用

  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代收代缴水费、电费、话费等业务来进行资金的非法流转。比如,他们会要求你帮忙代收一笔异常高额的费用,或者以奇怪的方式支付款项,随后再让你将这笔钱转至指定账户。看似普通的代收代缴行为,实则可能成为洗钱的一环。

  二、 购物卡交易

  购物卡因其不记名、流动性强的特点,正逐渐成为洗钱新工具。诈骗分子常以“刷单返利”“跨境电商代购”等名义,诱导受害者大量购买购物卡并提供卡密。例如,南京的周某被“刷单群”诱导,线下购买了14.5万元购物卡并提交卡密,本以为能获取返利,结果却遭资金截留。

  三、实体店交易异常

  餐饮店、花店、手机店、金店等实体商铺,由于现金流密集,成为了洗钱的重灾区。常见的手段有:

  (一)餐饮店:诈骗分子谎称“家人住院急用钱”,先将赃款转入店主账户,然后要求店主将钱转至指定账户。

  (二)花店/蛋糕店:定制“现金花束”或“现金蛋糕”,要求商户取现后配送,实则是为了转移赃款。

  (三)手机店/金店:进行大额采购并要求拆分支付,利用他人账户转账来掩盖资金来源。例如,会有不同的人以各种理由在金店大量采购,和店主讨价还价后,让店主提供账号或收款码,称由朋友或公司支付,之后带着金银消失,而店主收到的钱可能就是受害人的被骗资金,账户也会因此被冻结。

  四、虚拟货币交易

  虚拟货币的匿名性和跨境流通性,使其成为洗钱犯罪的首选工具。诈骗分子常以“高佣金点赞”“投资理财”为诱饵,诱导普通人参与资金转移。比如张某甲被诱骗为赌博平台“洗钱”,通过银行卡取现后兑换虚拟货币,最终张某甲及相关人员获利1万元,但均被刑拘。由于虚拟货币交易难以追溯,参与者很可能被认定为共犯,面临洗钱罪指控。

  五、低价充值陷阱

  “低价慢充”话费、油卡等看似优惠,实则为洗钱提供通道。诈骗分子通过延迟充值,利用信息差掩盖资金流向。例如李某购买“180元充200元话费”的服务,虽话费到账成功,但因资金涉及诈骗案导致手机号被封。犯罪分子发布低价充值广告吸引受害者A付款,再用诈骗所得为受害者B的话费账户充值,利用A、B信息不对称完成赃款“洗白”。

  六、传统洗钱手法升级

  (一)拆分现金存款:将大额赃款分散存入多个账户,规避银行上报机制。

  (二)虚假贸易:注册空壳公司,虚构商品交易流水,伪造合法收入。

  (三)高消费行业套现:通过酒吧、珠宝店等场所虚假消费,将赃款转化为“合法”营收。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即使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洗钱相关行为,也有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在司法实践中,是否“知情”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比如行为人的认知能力、行为方式、交易习惯、资金往来的异常情况等。若存在明显异常却未作出合理解释,可能会被认定为“明知”。就算最终不构成犯罪,但如果行为客观上与洗钱活动存在一定关联,也可能面临行政方面的处理,比如相关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不知情情况下参与了部分可能涉及洗钱的操作,金融监管部门可能会责令其所在机构进行整改,对相关机构和负责人员进行行政处罚等。

  为了避免成为洗钱“工具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一是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将自己的银行卡、支付账户、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出租、出借或出售给他人。注意保护自己的二维码,避免被他人利用进行非法资金交易。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要随意扫描。

  二是增强金融知识:了解常见的洗钱手段和金融诈骗方式,提高自身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识别能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明白参与洗钱等违法活动的严重后果,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是谨慎对待网络信息:在网络上,对于各种看似诱人的投资机会、返利活动等信息,要保持理性和怀疑态度,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尤其是涉及虚拟货币、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的投资信息,更要谨慎对待,避免陷入洗钱或诈骗陷阱。

  洗钱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能隐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应从自身做起,提高防范意识,共同筑牢防范洗钱风险的防线,守护好我们的财产安全和社会金融秩序。如果发现可疑的洗钱活动,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举报,为打击洗钱犯罪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信息来源:首都网警、中宏网、今日头条、央广网、山东网警

  (转载内容均标注来源及出处,仅作为反洗钱合规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